刚过去不久的中秋假期,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石)董事、副总经理杨正高忙着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前来洽谈合作的客户。作为广东清远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是磷化工、改性塑料粒子、改性塑料制品三大板块的聚石今年不但成为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也尤为亮眼,其中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73.02%。
杨正高充满信心地和记者说:“国家的‘双碳’行动,还有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大势所趋,令聚石投身的产业进入快速地发展期。除了公司自身在苦练内功,外部的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助力企业向绿色循环产业加速腾飞。”
当前,聚石已确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轨道,但谈起创业初期,杨正高认为还是挺曲折的。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公司创始人陈钢毕业后,一直从事阻燃剂的销售工作。他当时主要销售的是进口阻燃剂。那个年代国内有关技术尚不发达,业内人员一直崇尚进口,认为进口的就是比国产的好,他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国产的不能取代进口的?又该如何取代进口的?
1999年,陈钢同几个伙伴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市石磐石阻燃材料有限公司——聚石前身,开启了阻燃材料创业之路。
“既然国产阻燃剂没有任何办法取代进口阻燃剂,那么往下游走一步,可否直接做成阻燃塑料呢?”根据这个思路,陈钢带领团队为了将国内阻燃塑料达到国外阻燃塑料的效果,经过上百次的试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依然没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2年,他们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公司的阻燃聚丙烯产品率先获得了美国UL公司产品认证,一举打破了美国圣诞行业阻燃聚烯烃材料被国际巨头供应垄断的局面,同时填补了国产阻燃塑料的空白。
杨正高和记者说:“通过这样的磨砺,企业更坚定了新材料这个发展趋势,从来就没动摇过。”
从“活下去”到成为行业的革新者,与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同,在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期之后,企业要发展,必然面临打造研发团队、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等问题。
聚石董事、副总经理周侃和记者说,公司不断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开始改进材料,比如真正发生大火的时候,浓烟是致命的问题,能否研发一种材料既达到阻燃效果、又能降低烟的产生?
针对上述需求,2004年,公司将无卤阻燃剂和无卤阻燃材料的突破正式纳入发展的策略,并启动和投入该项目。“而当时在国内,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人员并不多。此外,我们在蔬菜中转市场现场也看到很多EPS白色泡沫包装材料的浪费问题,于是在2015年,我们又开始了EPP循环周转箱项目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周侃表示,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收集到的痛点,不仅让公司对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确立了要承担社会责任、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材料的方向。
在研发领域,聚石也逐步从跟随到领跑。“新材料领域研发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最初阶段,我们是一种粗放式的创新,但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没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肯定是会被市场抛弃的。”周侃和记者说,现阶段,聚石正紧跟国际市场的新技术,力求在卡脖子项目上有突破,实现行业创新。
据了解,高分子改性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聚石2021年的销售额超过25亿元。拥有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环保无卤阻燃剂、改性聚烯烃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改性弹性体材料、功能性复合型材、透气膜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光学板材等八大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36项。
取得这个成绩,研发团队的建立功不可没。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企业是如何留住人才的?
周侃透露:“企业成立的时候,研发团队力量肯定很薄弱,我是2006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士毕业加入公司的,是当时进入公司的第二个硕士。2007年,公司迁入清远,要留住人才,进行了股权激励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更强大的开发团队。”
记者注意到,聚石最近推出了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绑定公司核心成员利益。8月16日,聚石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29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205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164万股,授予价格为14元/股。29名激励对象包括有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
练好内功的同时,聚石也在按照产业链规划通过并购的道路加速发展。公司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了龙华化工的收购,获得2.6万吨/年多聚磷酸产能和1.6万吨/年五氧化二磷产能,新增的多聚磷酸和五氧化二磷业务于2022年上半年为公司带来了1.94亿元的营收增量。
此外,聚石在2022年半年报中也宣布完成了工程塑料阻燃剂、可应用于电子电器的低成本阻燃剂的相关研发及中试工作,预计下半年公司将有多个新型阻燃剂产品陆续投入量产。以上的战略布局将大大降低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完善公司产业链的布局、协同公司自建项目并深化产业结构。
今年上半年,聚石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73.02%,业务体量迅速增加的另一面,对于资金需求也在一直增长,自然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记者获悉,2021年,聚石科创板上市后,建行清远市分行给予聚石集团10亿元授信额度,为其制定一篮子金融服务方案,涉及产品有并购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融资、进出口贸易融资及银行承兑汇票。
10亿元授信额度的背后,基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常年“考察”与深入沟通。实际上,聚石与建行结缘,最早始于2015年,当年7月,建行广东省分行与省科技厅联合主办“Fit粤”科技金融推广大会,并成立“Fit粤”科技金融联盟,省建行针对省内高新科技企业将在3年内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综合金融服务。聚石恰好是“Fit粤”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清远建行通过走访得知聚石当时流动资金较为紧张,为其提供了2000万元的科技信贷。这也是当时清远首笔针对高新企业的信用贷。
“银行发放这笔贷款,很需要胆识与魄力。”谈起首笔科技信用贷,杨正高很是感慨,他和记者说,一路走来,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很大,双方的合作和互动秉持着“坦诚”与“透明”的原则,银行在充分了解了企业愿景与理念之后,提供了非常细致的金融服务。
“打铁还要自身硬,企业自己要有明确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清晰的战略规划,这样才可以与资金方建立信任感,理念要契合,就像是谈恋爱,是一次双向选择的过程。”杨正高表示。
今年上半年,受地理政治学紧张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原油价格暴涨导致通胀进一步加剧,疫情导致消费力减退、下游需求端萎缩。
根据周侃介绍,在此背景下,公司一方面要向上游拓展化工类业务,以抵消原材料波动带来的利润不稳定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业务、投资高科技新材料产业,以保持公司持续增长活力,外延式及内增式发展并重,实现高质量规模化成长、营业收入跃进式增长。
“随着新业务和新项目的规划,企业对于资金配套需求相对会更大一点。”周侃指出,目前,聚石正在快速推进在湖北江陵的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和在安徽安庆的20万吨聚苯乙烯项目建设,以期进一步拓展改性塑料的下游以及增强对提高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首期投资额将达到3亿元人民币,聚苯乙烯项目投资额为1.74亿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建设银行的10亿元授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撑了企业向外布局的能力与决心。
“目前疫情环境下,对公司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有些企业选择扩张,有些企业选择收缩,我们则是要把握机会,跟银行和资本充分地对接,加快发展步伐。”杨正高强调,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等于是“乱发展”,而是遵照自己熟悉的产业和战略布局方向有序往前走,而有了金融力量的加持,企业向前的步伐也将更加稳健有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